目前,國內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平板型太陽能熱水器,而且還為此專門成立了平板集熱器專業委員會。但是,要解決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僅此不夠,最主要的是解決太陽能熱利用系統的工作性能與熱效率。柿子電器就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提出了如下幾點建議。
一、成立專門的組織與研究機構
傳統平板太陽能適宜與建筑結合,應該進行重點研究和推廣。但它畢竟是集熱器的一種集熱形式,是為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的需要而衍生的一種產品技術。盡管是技術攻關和推廣的重點,但是因為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是涉及兩個行業(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和建筑行業),需要兩個行業共同配合才能實現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機構對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的工作進行系統的組織與研究。行業內企業各自為戰,在研究和設計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方案時考慮角度各有側重,很難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因此要做好這項工作,主要的問題是解決兩個行業的溝通與協調。因此在機構設置上要突出溝通和協調這兩個重點。
柿子電器通過“太陽能異聚態熱利用系統”(以下簡稱異聚態)已與全國多家建筑設計院校及相關專家學者建立了長期、穩定、有效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一舉措加強了太陽能熱利用行業與建筑行業的溝通與協調,及時對產品和技術進行梳理改進,制定發展規劃。理順了關系,互相配合,爭取少走彎路,提高效率,使太陽能與建筑真正相結合的夢想成為可能。
二、把實用放在第一位,結構形式放在第二位
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單純采取某一項措施解決某一個問題就能達到目的是不可能的。要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從細處著眼;要考慮太陽能熱利用系統與建筑相結合的結構形式和建筑空間的綜合利用;要考慮投資、設計、施工、安裝、成本和系統后期運轉管理等各個環節和因素;要考慮集熱、儲熱、系統設置、管道輸送、輔助加熱和使用等等。
通過提高集熱效率、提高儲熱保溫效果、減少熱損失、提高太陽能熱水利用率等多種措施來提高太陽能熱利用系統的熱效率。通過對系統合理的配置,簡化系統設置,減少不必要的運轉機械和控制裝置,降低不必要的運轉、輔助加熱耗能及運轉維護費用等,以降低后期管理費用和熱水成本。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對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的理念做了詳細的解讀:“我們可以追求使太陽能與建筑物更好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但我們產品本身的技術和功能才是更重要的。優質、高效、安全、物美價廉的產品固然重要,但集熱技術、儲熱技術及輔助能源技術才是更重要的。把結構形式放在第二位,實用才是第一位?!?/span>
異聚態先行一步解決了與建筑結合的實用性,通過先進的異聚態集熱技術和保溫技術去除了輔助能源的依賴,使設備簡化提升了安全性和穩定性。
三、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則
在集熱產品技術的選擇上,我們應本著效率優先的原則。畢竟我們所研究的方向不是單純的建筑構件,而是有著建筑構件功能易于與建筑結合,有著雙向作用的太陽能熱利用系統。所以它的熱效率和使用效果都是我們應該優先考慮的。讓太陽能熱水器冬天好用是基礎中的基礎。從我國目前應用的傳統平板型集熱器和全玻璃真空太陽能集熱器兩大主流集熱技術來看,平板集熱器的主要問題在集熱效率上。而恰恰平板集熱器冬天的效率比較低。真空管集熱器的主要問題在與建筑的結合上。異聚態集熱板不但解決了這兩大產品的致命缺陷,也解決了建筑一體化的難題。在此基礎上結合建筑應用太陽能的規律和特點解決好熱水器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國國情和建筑結構特點解決好熱水系統與建筑的有效結合,就能很好地實現各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有效使用。
四、關于中高層建筑安裝太陽能熱利用產品的建議
屋頂安裝集熱器僅能滿足十二層以下建筑熱水的需求,要滿足中高層建筑太陽能熱水的需求還需以壁掛太陽能熱水器加以輔助。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傳統壁掛式太陽能熱利用系統是一戶一機安裝,集熱面積和安裝上受到很多制約。柿子電器提出屋頂矩陣式排列集熱板承擔上十二層的熱水供應,十二層以下的熱水供應采用將所有十二層以上樓房南墻朝陽面(若前無樓房遮擋可適當降低),除陽臺和窗口(最好為飄窗)空調安裝口以外的空間全部用集熱板予以鑲嵌,以樓層單元為單位將集熱板和水箱組成的熱水系統固定在墻體上。這樣可以加大集熱面積,提高太陽能熱利用率,減少水箱對建筑有效空間占用,而且集熱板還對建筑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
以太陽能熱利用系統與建筑相結合為著眼點進行考慮,立足于溝通與協調。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以建筑為基礎需要太陽能行業與建筑行業密切配合。從設計入手,做到熱水系統與建筑同步設計,保持結構技術方案的一致性與設計、施工、安裝、后期運轉管理等各環節的連慣性,是解決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技術問題的關鍵。